印巴冲突刚结束印度陆军出动45人远赴中国北方邻国参加军演
虽然印巴冲突的战火暂时平息,但印度的动态却才刚刚开始。继先后派出宣传团队向国际社会“尬吹”其所谓的“胜利”后,印度最近又宣告将与中国的北方邻国——蒙古国举行联合军演,增加了其在地区内的军事活动。
根据印度政府的新闻资讯局的公告,印度陆军一支特遣队已经出发,前往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参与第17届印蒙“游牧大象”联合军演。这场演习是蒙古与印度之间年度军事合作的一部分,采用交替主办的机制。上一次演习于去年7月在印度梅加拉亚邦举行,而今年的演习则由蒙古国主办,整个演习计划从5月31日开展,到6月13日结束园林庭院平面图。
虽然这场名为“游牧大象”的军演代表了两国之间的合作,但其规模却显得相对较小。从印媒的报道来看,印度派出的特遣队仅有45名士兵,而蒙古国则稍多一些,约有150名来自该国快速反应部队的军人参与其中。这场联合军演设置了多种科目,内容包括排级野战训练、在城市或山区环境下的联合特遣队部署,及室内近距离战斗和射击等。同时,今年的军演特意加入了网络战的训练项目,以期提升面对复杂情境的应对能力。
印度官方的声明明确指出,印蒙“游牧大象”军演旨在增强两国军队的互操作性以及对区域稳定与和平的共同承诺。然而,从官方披露的演习内容来看,印蒙“游牧大象”军演的看点并不多。首先,参演的兵力显著不足,印度和蒙古国军队的总人数不到200人。其次,两国军队的实力水平有目共睹,评价也比较直接。
西方媒体简要而直白地评价蒙古国的军事能力,认为由于夹在中俄两大国之间,蒙古的武装力量更多承担象征主权和历史情怀的角色,真正保护国家免受外国入侵的能力十分有限。蒙古的国家安全主要依赖于外交策略,尤其是其推行的“第三邻国”政策,因此其军队的实际任务多偏向于反恐行动、维和任务以及自然灾害响应等方面。
再来看印度新闻资讯,印度陆军有两个突出特点:虽然规模庞大,但体系却显得较为臃肿,装备数量遍布领先,然而技术水平却有明显不足。尽管莫迪政府近年来强力推动军事改革,但由于内部复杂的派系问题,这些改革进展缓慢。尤其是自莫迪任命的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不幸坠机身亡后,印军的改革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发展。
从印蒙关系来看,尽管印度常常宣传双方之间的“历史纽带”,努力将印度历史上的莫卧尔帝国和蒙古帝国的联系拉近,但在现实的地缘政治舞台上,印度与蒙古之间的交流实际上非常有限。例如,2015年莫迪访问蒙古国时,他一方面宣扬蒙古国在印度“东进政策”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表示印度将与蒙古合作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然而最终只承诺了10亿美元的贷款,对蒙古国的支持显得非常有限。
蒙古国的地缘政治环境确实尴尬,夹在中俄两大国之间使其国家安全难以根植于“第三邻国”路线。尽管这些外部国家积极宣扬蒙古丰富的矿产资源,并许诺进行投资开发,但往往这些投资计划最终都是落空。实际上,这些国家想借助蒙古国这块牌子进行各自的战略宣传,展示他们在遏制中国方面的努力。而一旦目的达到,蒙古国便可能遭到冷落,失去其战略价值。